大明风华?带你去看真实的永乐官窑瓷器
书接上回,我们继续讲述台北故宫永乐瓷器特展里面的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我们现在看到上图的这个青花爵,造型比较特别,这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是一个祭祀的礼器。可以看到它其实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爵杯,一个是爵托盘,但这个爵托盘的中央,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有一个竖立起来像山的形状的一个构造物,那中间有三个孔洞那那三个孔洞其实就是红这个爵杯的三个角可以插在里面安放的。可以看出它的造型非常的精巧,它中间的位置有个内凹的形式,所以爵杯的杯底可以很安稳地陈放在爵托盘之上,所以这个盘子它有个名字叫做歇爵山盘。
爵这样的器物是从青铜器发展而来,它是一种礼器,陶瓷器的爵的出现大概是在元代左右。洪武的时候有很明确记载显示当时就是以爵作为祭器或者是礼器。像上图这样子的一个特殊形制,以及我们可以近看可以看到有很特别的双脚五爪龙,这样的龙再搭配上这个爵这个形式可以看出它官方的很特殊的祭器的性质,所以它必然是成对的。
这样子的作品全世界总有四对,都在台北故宫,所以在这个展览当中才可以很奢侈看到他打开展开的样子,以及它合并起来放置的样子。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展出的《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特展》是第一次以永乐皇帝为主角而举办的展览,展出了近百件永乐、宣德和清仿永乐的瓷器作品。其他博物馆专业人员来到这里一看也惊艳不已。一方面他们惊讶于台北故宫的永乐典藏的丰富,再来就是从这个展览的结构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永乐时期陶瓷的一些特殊的面貌。包括前文我们讲到的瓷器的官用的性质,以及可以从五爪龙纹、凤纹、带有皇帝铭文的瓷器来获得了解。另外我们也可以知道永乐时期主要的产品类型有三种,一种是霁红器;一种是甜白瓷器;以及以苏麻离青这种外来料所做的青花瓷器。
另外因为当时永乐皇帝对外交流的需求非常的大,所以跟中西亚有很多的交流,我们也看到很多崭新的器型跟纹样被创造出来。像这么精彩的陶瓷器,当然不是只有我们注意得到,所以清代时候的像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他们也都注意到了这个瓷器的精美之处,并且在他们各自的时期,有有不同的创烧,就等一下,我们应该一去都可以看得到,在这个展览里面,她那么我觉得来看的人应该很幸运的一件事。
让我们先从甜白讲起。
什么是甜白,什么叫做甜白为常?甜白这个名词其实不是在永乐皇帝的时候就出现,他反而是在明代晚期,是在嘉靖万历的时候,那些文人雅士给它的一个名称,那经过学者的考证,发现当时正是白砂糖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所以人们就以白砂糖的白跟甜的感觉来比附永乐时期白瓷的这种很温润的这种白色,如果对陶瓷史有理解的观众们可能可以发现了,永乐时期的甜白瓷的白跟其他的像定窑的那种牙白,白色色带一种黄色或者灰色的感觉,以及青白瓷那种白瓷当中带一种淡淡的青色的影子的感觉截然不同,它是一种温润的、含蓄的一种纯白色。
《天工开物》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产糖的过程。在马可波罗所写的那本游记里面,当时就记录曾经有来自巴比伦地区的工匠都来到了中国来教中国人怎么样做蔗糖,但还不能完全量产哦,但是我们从《天工开物》里面的记录,可以发现一件事情,当时在广东和福建,我们已经纯熟地掌握了蔗糖的生产技术,生产的砂糖,已经很接近我们现在所吃的这个白砂糖,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大突破。在当时,砂糖的价值就跟黄金是一样的。
也因为砂糖的这种晶莹,透气和珍贵,所以使得明朝晚期的人们在讲明成祖的瓷器的时候就用甜白这两个字来形容甜白瓷了。
上图能看到多件高足杯,这些高足杯除了大小不同之外,功能上来说很有可能是当作茶器来做使用,可能跟之前人们的理解不太一样,之前大部分人觉得说它可能是酒器,或者是祭器,当然不排除它也有可能兼具那样的功能,但在这个展览的筹备过程当中,台北故宫的工作人员看到了一些史料,是永乐皇帝送给大宝法王的礼物,再加上这些高足杯还有配套的其它的器具,故而大概可以推测说它的其中的一个功能是当作茶具作为使用。这些高足杯下面都配有托子可以隔热,另外它还配有皮套可以把它包起来,可以防止它移动时的碰撞,因为这些高足杯其实非常轻薄。
这种甜白的工艺做法,到现在为止还能够能够重制吗?甜白的做法是一个很大的谜团,不管是它的釉色,以及里面非常的隐而未显低调奢华的纹饰,这些工艺都让现代很难复原,甜白釉还有什么秘密呢?
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