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呼伦贝尔兴安
TUhjnbcbe - 2020/11/8 5:21:00

年呼伦贝尔、兴安盟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

以国家教育部年制定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为依据,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命题。

二、命题原则

坚持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的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全面、准确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1.科学性

试题内容科学严谨,力争做到知识覆盖面全、难易比例适中,保证考试内容的信度和效度。

2.基础性

注重基本历史知识,包括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考查;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3.发展性

试题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考试内容要体现全面性,考试结构要多元化,考虑不同应试者的特点,体现差异性,要有利于教学中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不同程度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4.时代性

注重历史与当今时代的联系,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并适当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命题范围、内容及比例

1.命题范围: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

1.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4.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5.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

6.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7.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8.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了解中国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成立的历史意义。

1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的主要史实。

12.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创建工农红*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3.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14.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15.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16.以侵华日*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17.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史(八年级):

18.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9.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了解中国共产*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策。

2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

23.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4.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5.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

26.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7.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28.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理解国家干预*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9.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30.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31.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试卷内容及比例:

中国史约占60%左右(其中古代史约占10%左右,近现代史约占50%左右),世界近现代史约占40%左右。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难易比例

1.考试形式:

历史试题满分为60分。与道德与法治合考,共分。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分钟。

2.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50%;非选择题:约50%。

3.试题难易比例:

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年赤峰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与义务教育统编教材,制定年赤峰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客观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规定要求的水平性考试与结业性考试。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结构

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36分;非选择题44分,共计80分。

考试内容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的相关内容。中国古代史约占20分左右;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0分左右;世界史约占30分左右。试题难度尽量控制在7:2:1的比例。

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板块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板块中的不同题目按时序排列。

三、命题原则与要求

历史学科试题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中的“课程内容”部分,确定年初中历史毕业与升学考试的总体范围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具体考查内容如下: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知道都江堰工程。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知道张骞出使西域。

●知道“丝绸之路”,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科举取士制度。

●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知道元朝的统一。

●通过宣*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知道虎门销烟;通过《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门户开放*策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

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创建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道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中国共产*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府的成立。

●知道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认识中国共产*创建工农红*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知道中国工农红*长征;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知道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知道侵华日*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

●知道中国共产*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认识国民*南京*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艺术家的成就。

板块三:中国现代史 

●知道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认识 、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治。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中国共产*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等内容,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了解“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青蒿素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策。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了解建国以来国防和*队建设的成就。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道中国共产*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到中国共产*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

●知道“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板块四:世界古代史

●知道《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了解佛教的创立。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知道基督教的传播。

●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板块五:世界近代史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通过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了解《共产*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知道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知道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的成就。

板块六:世界现代史

●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从新经济*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知道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理解国家干预*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知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知道万隆会议。

●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知道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及重要表现;初步了解世界*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了解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二)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描述了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规定了初中生历史素养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试题要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去组织素材、搭建框架,切实有效的把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初步体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试题从认知维度上表现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级:

1.了解:对历史时间、空间、事物的再认再现能力。此能力通常称为“识记”能力,是一种基础能力。《历史课程标准(年版)》课程基本理念里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历史课程标准(年版)》的课程内容里规定的“了解、简述、知道、说出、讲述、列举”等要求大致属于这一范围。

2.理解:能够获取和解读信息,对所学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历史课程标准(年版)》的内容标准里所规定的“以……说明……、理解”等要求大致属于这一范围。

3.运用:能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下对历史内容进行解释。

初中阶段我们强调“初步”两个字。《历史课程标准(年版)》的内容标准里规定的“认识、探讨”等要求大致属于这一范围。

三、考试形式与结构

(一)考试形式、分值、时间

闭卷,笔试,总分60分;本科目与道德与法治合考,考试用时共计分钟。

(二)试卷的结构与题型

中国古代史约占16%,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4%,世界古代史约占6%,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4%。其中单项选择题25道,每题1分,共25分;材料题共三题,其中第一、二道材料题各12分,第三道材料题11分,共35分。

(三)试题的质量指标

确保考试具有合理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编制的试卷要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语言准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体现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

四、题型示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呼伦贝尔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