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陪护20天,澳籍华人为80岁老父亲写下2
TUhjnbcbe - 2020/11/18 23:08: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本文作者为澳籍华人,年来到澳大利亚留学,后来移民定居,年将父母接到澳大利亚悉尼团聚生活。她目前是某国际金融机构高管,在上海工作。这个春节前后,她飞赴南半球陪护20天病危的父亲,为80岁老父亲写下2万字ICU日记,真实纪录医院ICU的治疗经过。

经本文作者同意,本号独家转载。

前序

姐姐在年就到了澳洲,我在年踏上了澳洲这片美丽却陌生的土地。老爸老妈在年移民到澳洲。到今天已经18年了。留学,移民,海外生活,也许是很多人曾经羡慕过的,而直到这次老爸生病住院,我却有了颠覆性的改观。在了解这20天的具体经历之前,先说说对移民的反思和感悟!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也有极大不同

澳洲的医疗都是免费的,因此制度上是通过家庭医生依照病情介绍给专科专家,医院,是见不到专家的,就算是急诊,医院,一般见到的也只是些没有太多经验的实习医生。

因为是免费,所以医疗人员的理念就是要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给予相对更有价值的人,如果是老人家,而且各项功能器官都在衰退,治疗只是延长生命而非改变任何生活品质,医生会很直接的告诉你,劝你要放弃,因为对于西方的理念,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是没有尊严的,纵使救活了留下来,没有生活品质也是没有意义的。

而亚洲世界里,我们都会认为,只要有一丝希望,只要能呼吸有心跳,倾家荡产都要救。

观念本无对错,而是你是否准备好了去面对不同的理念。

医院不是万能的

一直以为也一医院体系很不给力,虽然免费,但死不了的病就要等很久,总以为,花钱买了私保就都可以了。如今才知道,医院提供的是专科治疗和更好的服务,小病或是专科的病,医院确实快而好,但如果遇到重病或复杂病例,医院并没有能力救治,医院,医院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所有方面的专家及时会诊,医院的协调能力并不理想。有钱,不是万能的。

当然,医院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周末完全找不到医生,医院严重缺医生,护士,各科室之间的沟通感觉很没有效率等。但所有治疗均是免费,似乎也不能要求更多。

语言,永远都是最大的障碍

在澳洲,医院,英语成了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老人家,大部分护士医生都不是能说国语的,每天的各种交流就变得格外辛苦,医院到处都贴了可以免费提供翻译的服务,但总不能24小时都找个翻译跟着呀。

老人在病的时候,因为身体不适就更容易有恐惧寂寞的心情,语言不通,心里更加焦虑,很容易就觉得人家种族歧视。所以会很希望家人24小时陪伴左右。医院,每天的护士医生都不一样,不停的在变,不安感就会更强烈。而护工在澳洲是不存在的,因为护士什么都要做,也都会做。

如果老人不会英文,移民生活或许并不难但生病住院就成了很大的挑战。

孩子如果能多生早生才是对的

谁也不知道几岁会遇到病痛,年轻的时候永远无法理解年老以后的恐惧和寂寞。老人病重住院,那种压力和辛苦是无法计量的,这时候,如果有几个兄弟姐妹一起面对,相互安慰相互支持至关重要。

当然,我爸爸妈妈生孩子太晚,他们已年过八旬,而我最大的哥哥也才年过半百,还有事业有工作,谁都无法长时间放下一切陪伴左右,如果早生个十年,退休了的我们就会少了很多烦恼,多了很多陪伴。

兄弟姐妹感情好,能互相理解也很重要,否则,这种时候,就会有很多矛盾争吵。我很幸运,有哥哥,有姐姐,而且我们感情非常好,一起在最困难的时候牵手扶持,力量是无穷的。

孩子要那么有出息干嘛

到老爸病重,我才真实的意识到,父母散尽家财培养我们出国留学,让我们独立自主事业有成,而当病重在床的时候,海外的我们只能两三周的陪伴,蜻蜓点水的照顾,幸而有姐姐守在身边,否则不敢想象。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老了也要靠自己,不给孩子添麻烦,我父母是如此独立自强的人,但到了病重之时,那种孤独和无助不是你不想要它就不会来的。这时候,什么都比不上身边有个能陪伴的儿女来得重要,这跟孩子小时候,给他们再多的物质生活,也不如父母的陪伴是一样的。

看着老爸,我在想,孩子,只要能健康平安的成长,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一家人守在一起其实比培养个满天飞的大总裁来得更幸福。而且,越年轻就送到国外的孩子,接受西方理念的机会就越大,到时候,请不要难过孩子怎么这样,因为他们并没有错。

有个好工作,好伴侣实在太重要

在收到病危通知到我登上飞机,只有五小时。我买的是单程机票,不知何时能回来,出门前只给两位老板发了个简短的邮件。身边的同事每个都叫我赶紧走,工作他们看着,老板们立刻回复说家庭最重要。外子放弃了回台湾与家人团聚的所有计划,阿姨把回老家的机票马上退了。

在澳洲三个礼拜,各种老板同事不同的问候给我,让我不必担心工作,外子和阿姨扛起带娃的所有责任,让我安心陪伴老爸。

我很感恩,我在一家好公司上班,我有几个好老板,明白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我有一群好同事能默默的撑起我放下的一堆事情仍毫无怨言,我有个好家庭,在最重要的时候给我无限的支持,我有个好阿姨,把我的辛苦看在眼里且永远照顾着。让我有机会给老爸尽尽微薄的孝道。

无论在哪里,都要自己上心自己清楚一切

不管医生怎么说,最好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基本认知,要知道,医生虽然专业,但每天面对各种病人,你并不是唯一的,而家人对我们却是唯一的。我们要对自己亲人的病自己多去了解,多询问医生的看法,才会减少误诊的机会。并非医闹,而是要把每一步把好关,才会减少出错的几率。

托关系在国外并无用处,医生怎样都会治疗,而如果遇到问题和瓶颈,有理有据的沟通,只要医生认同,他们是会尊重和尽力救治的。这次老爸生病,如果不是姐姐脑子清楚,反应快,处事有条有理,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已经移民了,请做好准备,每个人都会遇到都会经历,如果没有移民,不要遗憾,因为移民并不是完美的,珍惜身边人,过好每一天,顺着心顺着缘分,快乐幸福就够了。

2

25

周日

大雨纷飞的悉尼,在连续几天高温后,显得格外的清凉。

从6号到今天,此次旅程最后一天在ICU里陪伴老爸,一早开始透析的他显得很疲累,我问他:“老爸,今天你好吗?”他半睁开眼睛,嘴角动了一下说了声很好就又睡着了。看见他微微颤抖的双腿,姐姐问他说“老爸,是不是很冷?”“很冷,很冷。”我转身开门,今天的护士是个个子不高头发卷卷的印度人,我向她说了老爸觉得冷,可不可以拿个热的毯子进来,她说让我等一等。很快,她拿来了温热的全棉的毯子,我和妈妈把爸爸身上的毯子拿开,帮他换好,他满意的睁开眼睛说,“暖和了”。

透析机器还在转动,今天是六个小时,印度护士进进出出,帮老爸把需要的药一一挂好,有增高血压的,有稀释血液的,还有营养液……

我把手机中的音乐打开,妈妈开始按摩老爸的脚底,冰冷的脚趾再次说明了血液循环并不理想。老爸依然昏睡着,透析,确实是很考验体力的。我和妈妈,姐姐静静地坐着,爸爸的打呼声断断续续起起伏伏,20天的历程,如今能听到老爸的打呼声,已经远远胜过所有美妙绝伦的音乐,过去的那几周,仿佛又像电影般在眼前闪过……

2

5

周一

寒冷的上海,大雪过后就要进入农历新年,老爸自从去年九月从澳洲返国得了感冒,然后又因为心脏不适在上医院,当时就说他有轻微的肾衰竭,但还是安排做了紧急的心脏导管检查,检查后发现心脏血管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从这之后就一直胃口不佳睡眠不好。

之后,听姐姐说,老爸在澳洲的心脏专家王医生告诉他,导管检查里有一种药物对于肾是伤害很大的。心脏和肾脏,就像两个相爱相杀的情人一样,给了肾所需要的水分就会引起心脏的衰退,而满足了心脏适量补水的原则,肾脏就会发飙。如此相互牵制,对于几十年高血压,心脏装了支架,起搏器的老爸无疑是个隐患。导管检查后,房颤又加剧了,考虑到肾功能开始衰竭,上海的医生建议老爸开始服用华法林来减少中风的几率,噩梦从此开始了。

华法林,是对肾脏伤害较少的稀释血液的药物,但需医院抽血看指数,高了,很容易造成大出血且流血不止,低了就完全没有作用,而调节到一定的量是需要时间的。

11月从上海回到悉尼,老爸持续胃口不好,睡眠不佳,而且开始觉得呼吸不畅。进进出出医院有数次。

在澳洲,虽然全民都享受免费的公立医疗,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买私人医保,这样,起码能保证有专科医生及时持续的治疗,而医院大都是些实习医生,除非是重症,否则很难见到专科大医生而且每次看诊还都是不同的医生。

老爸的心脏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心脏专家王医生在把关治疗,王医生虽是亚洲面孔但并不会国语,可他的自信总能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和鼓励。医院,也总能很快就好转并出院。

2月1日,老爸因为有一阵子吃的不好而且睡眠也很差,开车去看家庭医生的时候,走路时腿发软倒了下来,救护车因医院,于是没有医院而是送到了南半球最大的医院W医院,并直接送进了老人部,一个专门给老人的综合住院部门,之后的经历就如噩梦般开始。

从周四进入老人部,医院,才发现连基本的生理食盐水都没有安排,每天都有几个实习医生过来看看,既无检查也没有任何诊断,老爸日渐软弱,姐姐周六经过几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一个印度的女医生,并强烈要求她赶紧先给老爸输些营养液,那医生回答姐姐说:“令尊这个年纪了,器官衰弱是很正常的,我还有更重要的病人呢。”后来在姐姐再三催促下,才开始给老爸输些液体。

我周一一早给爸爸打“老爸,你好吗?”一向说话有力的老爸却第一次弱弱的说“不好。”我和姐姐商量了一下,都觉得要立刻把医院。而正在此时,老爸下午在上厕所的时候,昏倒了。被紧急送到了ICU。

正在开会的我,看到姐姐的来电,她哭着说,医生发了病危通知,我于是急忙放下所有手里的事,写了两封邮件给老板,让外子退了春节一家回台湾的机票,买了一张单程机票在午夜赶去悉尼。

2

6

周二

飞机在中午到达,姐夫接了我直接回到爸妈家,车子进到院子的时候,看到姐姐站在院子口张望着,一看见我们的车,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我急忙下车,我们抱在一起互相安慰。

姐姐说,前一天晚上好危险,医生告诉他,爸爸病很重,心脏很弱,不容易救回来而且年事已高,后面的恢复也会艰难,劝姐姐放弃。姐姐哭着求他们说,请你们尽力救,我们没有准备好,他进老人部之前能开车能走路,如今这样,医院也是有责任的呀。在ICU医生的抢救下,老爸总算逃过了一劫。但仍然迷迷糊糊需要继续观察和治疗。医院陪到了凌晨三点才回爸妈家。

我和姐姐、医院。ICU分三个区,爸爸在A区,C区是心脏专门的。三个区一共39间独立的病房,大部分是有窗子的,探视时间是上午10点到晚上8点,每次可以两个家属,但后来我们知道,有些护士也是会允许我们三个四个人在里面陪。外面是等待的房间,家属多的话,其余的人可以在外面等,休息室周围还有几间供医生和家属交谈的会议室。

进入ICU的房间,规则是先洗手,再抹些消*液,然后要穿上塑料袋一样的衣服,就像雨衣,才能靠近病人。如此方能把外面的细菌隔离开来

老爸在A区的七号房间,我跟着姐姐进去了,爸爸手被绑了起来,因为他一直想要把身上的管子拔掉。我和姐姐坐在爸爸的床两边,握着他的手。听到我的声音,老爸睁开眼看了看我,嘴里说,“来了。”我眼泪就忍不住快掉了下来,一直意气风发多才多艺的老爸,看他躺在那里插着管子,睡得很不安稳真的好心酸。

医院的ICU,一共有八位Consultants,也就是ICU的主治医师,下面有负责具体治疗的医生,也许是因为ICU压力太大,医生都是上一周工作七天,休息七天,也就是说,每个周一都是大换班的时候。而护士的工作时间是七点到七点,每周三天。所以,每天遇到的护士也都是不一样的。或许是为了不让护士对病人产生感情而影响自己情绪,很少遇到一个护士会连续照顾同一个病人。

这一周的大医生是个高高的印度医生DrN,两个主治医生也都是印度的。护士是个很漂亮的印度女生,医院的护士什么都要做,帮病人翻身,刷牙,洗澡,擦身,刮胡子,整理大小便都要做。住了几天,感觉到很多护士都是菲律宾人。

姐姐把我介绍给DrN,他对我说,“回来好”。然后耐心的解释了爸爸目前的情况,解释了用的药,并且告诉我们他希望能再继续观察几天看看老爸的肾功能是否能恢复一些,实在不行再进行透析。

下午,医生找我们说服老爸,因为他营养很不够,他们要从鼻子里插一根管子直接到胃,这样可以保证所需要的能量透过营养液直接送到胃里,但把管子插到鼻子是会很不舒服的。老爸听了我的解释,同意了。

晚上,我们去了爸爸妈妈老同事家吃了顿饭,这种艰难的时候,朋友,家人真的好重要。这一天,老爸都是一直说着胡话,昏昏沉沉,很不安定,医院,本打算陪夜,后来还是被护士赶走了。医院陪夜并不是被认为是需要的,因为有护士,特别是在ICU,护士基本上是一对一的。

回到家,一身的疲惫,夜深人静时感到无限的恐惧,习惯了爸爸看新闻的电视声音,读书写诗时的灯光,如今家里安静的让我想哭。

2

7

周三

姐姐在一家医学研究机构做财务总监,家就在海边,离爸爸妈妈家单程开车也要40分钟左右,为了方便照顾,她这几天都陪我住在爸爸妈妈家。一早起来,我们劝妈妈在家休息,医院,看到她眼里的坚定,我们也就妥协了。

医院,就听说老爸很不安。护士是一个非洲的年轻女孩,她应该是我们那几天里遇到的最懒的一个,经常都不见踪影。爸爸说要大便,她说要找专门负责翻身的人才能放便盆,然后就坐在外面玩手机,我和姐姐试着挪动老爸,但发现确实不容易,我把她叫进来,说我可以试着帮忙,她推说这需要专业训练,一等就是快半小时,才有个壮壮的男生,把便盆放好,便完以后还要再等那个人来才能取出,来来去去就是大半个小时。

大部分时间爸爸持续在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说他见到了“某某某”、“某某某”,都是些已经不在人世的人,我们听了都觉得有点怕怕的,但仔细想想,老爸也算走了一遭*门关,当时心脏跳动很慢,几乎不能挽救,如今回来了,或许确实要点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思维。

DrN把我们叫到外面,很耐心的解释说老爸目前各项指标都不太好,但医生希望再给他多一天的时间看看肾功能还能不能自主恢复,如果不行,透析就要开始,但一旦开始了就会成为一条不归路。

下午,另外一位印度医生DrS来找我们,说她是老人部的医生,知道我们对之前的印度女医生很不满意,现在她会继续跟踪这个病例,随后,她忽然抓住我的手说她好抱歉,老爸病的太重了,眼睛还含着泪,我好想说,拜托你不要在这个时候再来烦我了。

很快,老人部的头,一个英国人也来找我们,姐姐问他们:“你们来找我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说:“令尊真的病很重,心脏很不好,其实,到医院之前就已经很严重了,同时,也要道歉之前那个印度医生确实有疏失。”我说:“太迟了,你们不用再解释了,留着上法庭说吧!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医院的流程有严重问题,一个是那个印度女医生所说的话和态度,完全不是医生应该有的态度和责任,耽误了我爸爸,已经无法挽回。我们一定要伸张正义,以免以后其他人也被这样对待。”他们没说什么,但看得出,他们很不开心。

老爸迷迷糊糊中开始想吃冰块,我们小心翼翼地喂他,看他咀嚼冰块时发出舒服的叹息声,总觉得他会好的。因为尿很少,手臂已经有些肿了,因为怕他拔管,他的手还是被绑起来的,我们要求护士在我们在的时候不要绑着手。老爸一直反复得说要去小便,我告诉他说你就尿吧,没关系,他摇着头说“不行啊,这样就都弄脏了。”他让我扶他去厕所,我说“好,老爸,厕所到了,你小便吧”,老爸摇着头说“没有到啊,这孩子”。可见他的潜意识还是清楚的。

老爸在悉尼创建了悉尼诗词协会,有超过个学生,这一天,她的一名女学生来了ICU,她教会了我和姐姐给老爸按摩,躺在病床上太久,肌肉都会开始萎缩,按摩无疑是最好的方法,虽然爸爸还是迷迷糊糊的,但问到他是否舒服,他总会点点头。

傍晚时候,DrN把我和姐姐叫到房间外面,跟我们说:“我还是想再多等一晚看看他的肾脏能否自主恢复,如果明天早上还不行,我会亲自安排透析,当然,也要肾脏科的医生给予意见,且他的心脏是否能够承受透析,还是个未知数,现在最主要的是要把他的意识也慢慢恢复。”我们很感激的谢谢他,遇到一个负责任的好医生真的是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见到姐夫,他整理了一些衣服送来爸妈家给姐姐换,而且还主动提出他会住爸妈家几天,帮帮我们。在这种艰难的时刻,爱尔兰姐夫给了我们最大的安慰。晚上,我们几个疲倦的倒在沙发上,说起老爸,姐姐忍不住哭了起来,我的眼眶也红了,好想躲起来大哭一场啊。

2

8

周四

一早10点赶到ICU,护士让我们在外面先等一等,医生护士正忙着准备给老爸开始透析。ICU房间是三面大窗,以便医生护士能清楚看到病人的情况,清洗大便、擦身、帮病人翻身,医生来做检查、拍X光、超音波检查时,都在房间进行。护士会按一个开关,透明的玻璃就会瞬间变成雾状,外面完全看不见里面,这时护士也会要求家属暂时出去,但如果需要留下翻译,他们也是允许的。

每天都会有医生来检查一下肺部,手脚的活动能力,问问病人是否知道自己在哪里,今天是几号以确定意识是否清楚。

经过了一整夜,透析已经是看似唯一的方法,DrN跟我们解释说为了确定老爸能接受透析,他安排了48小时的透析,慢慢的把身体里的*素排除,但这并非常规的四个小时透析,这样心脏压力会小也会比较安全。

透析机器开始转动,今天是个很和蔼的菲律宾男护士,一看就是个很勤快又厚道的人,与昨天的完全不一样,他出出进进,一直在整理和安排各种药,同时也跟我们聊起来,后来才知道他和我的生日就差一天,有三个小孩。我们很热情的握了手,下午,我还特地买了一包巧克力送给他,谢谢他的悉心照顾。

老爸依然是迷迷糊糊,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但感觉已经安稳了一些,不再乱动或试图拔管子,我们的心中升起了丝丝希望,希望透析能把老爸带回到我们身边,健康的生活。

这几天,老爸的话都不多,忽然问我,这位先生是谁?我说哪位啊?他头扬了一下说,就是上面看着我们的这位啊。我问医生,怎么会这样,医生解释说,这是ICU的病人常有的反应,我忽然想起,我的医生朋友也曾提过,这也许就是ICU症候群。

快到中午,来了两个心脏科的医生,握着姐姐的手,哭着说,抱歉,他真的病得很重。我和姐姐很想告诉他们,请不要在这个时候再给我们压力了,我们要的是鼓励啊。到今天,都不明白那个心脏科医生到底想表达什么。

ICU可以召集所有科室的医生会诊,所以肾脏科和心脏科的医生都有出来跟我们见面,老人部也每天都派那位印度医生来例行检查,因为病人不会从ICU直接出院,必须转到住院部,老爸如果出了ICU,就会被送回去老人部直到能出院。所以老人部的医生要持续跟踪病人的状况。

晚上回到家,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2

9

周五

医院,感觉爸爸情况有所好转,妈妈疲惫的脸仍让我们很担心。

因为一直插着管子,老爸基本用嘴呼吸,能感觉到他喉咙很不舒服,偶尔清醒,就说要喝水,但因为肾功能还是不好,每天的排尿量已经很有限,而且卧床多日,进食基本都靠食管,喝水会很容易呛到。所以医生建议他可以吃少量的冰。或者,我们接一小杯的水,有一个牙签一样的细棍子上面有一小块海绵,用海绵沾了水,在他的舌头,牙齿嘴唇上湿润一下,他会舒服很多。他咀嚼冰块的那种幸福,吃完了一块张开嘴巴等着第二块冰的样子,像极了小宝宝。

因为是48小时的透析,老爸明显比较累。这一天中午,我的两个哥哥分别从上海和香港飞来了。两个哥哥也都是少年时代就分别去了日本和德国求学,如今都被派回国内工作,平时大家都各自忙碌,甚少团聚。

姐夫把两个哥哥接回了爸妈家,我们中午先回了家,我用老妈的鸡汤做底煮了姐姐朋友送来的大馄饨。哥哥们到了,也说要吃,我这百年也不曾下厨的小妹,只好继续煮馄饨。

饭后,已经10年没聚在一起医院,老爸见到了我们似乎开心了很多。高兴地跟妈妈说,“太好了,孩子们都来了。”儿子们都到了,女儿们都在,四个兄弟姐妹围在爸爸身边,能感觉到他有了无比的力量。

2

10

周六

哥哥们到了悉尼,我在周五的晚上就跟姐姐回到了她海边的家。早上醒来,疲惫不堪的我们去游了个泳,大哥

TUhjnbcbe - 2020/11/18 23:08:00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月22日,健康街道召开关于火炬传递沿途观众组织及相关任务工作会议,街道领导、各社区居委会,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强调,各社区及相关部门一要高度重视、明确标准;二要精心组织、压实责任;三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各部门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通过观众组织工作充分展示出人民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目前我辖区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保障火炬顺利的传递。这次,象征着文明与和平、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的“十四冬”圣火在海拉尔区进行传递,必将进一步引燃全民健身的热潮,推动体育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下一步,健康街道将在区委、区*府坚强领导下,举全员之力、集全民之智,努力做到全区联动、全民参与,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陪护20天,澳籍华人为80岁老父亲写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