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金色品牌
把法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交给群众
“法治乌兰牧骑走进国门”大型普法宣传慰问活动8月底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成功举行。宣传慰问活动采取走进国门普法、深入牧区讲法、口岸一线文艺表演、法治乌兰牧骑晚会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司法人员和戍边民警扎根边疆,忠诚履职,推进内蒙古法治建设的精神风貌。
在国门口岸,法治乌兰牧骑演员们为边关民警表演了歌曲、舞蹈、快板等文艺节目。在牧民家,参加活动的领导送上了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制作的民法典系列普法动漫光碟。在晚会演出现场,法治乌兰牧骑艺术团演员们为广大戍边民警和边疆群众倾情演绎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将法治融入乌兰牧骑演出
年4月,自治区司法厅联合自治区*委宣传部、文化厅共同印发了《关于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品牌的通知》,将法治元素融入乌兰牧骑节目演出中,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金色品牌。年5月26日,内蒙古“法治乌兰牧骑”启动暨授旗仪式在赤峰市宁城县成功举行。
年9月20日,通辽市在科左后旗乌兰牧骑宫举行了全市“法治乌兰牧骑”授旗仪式暨法治乌兰牧骑文艺汇演,拉开了该市“法治乌兰牧骑”普法活动大幕。两年多来,该市各“法治乌兰牧骑”演出团队共开展法治文艺宣传演出多场次,创作法治文艺作品20余件,惠及农牧民群众5万多人。
两年来,自治区倾力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宣传金色品牌,支法治乌兰牧骑在城乡基层演出了上万场,受众余万人,在群众中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打造数字版法治乌兰牧骑
呼伦贝尔市先后组建了“呼伦贝尔情”“绽放巴尔虎”“瑟宾”“花海”“葛根高勒”“口岸之光”“林城”“库图尔其”等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司法行*系统法治乌兰牧骑普法文艺宣传队,让司法行*工作者成为弘扬法治文化、提供优质法治宣传服务的优秀“轻骑兵”。同时,加强同专业文艺团体、民间艺术团体的合作,不断壮大新生力量,组建了“阿吉奈小小法治乌兰牧骑”“鹿铃回响”“腾飞”“银龄”等民间法治乌兰牧骑队伍。
自治区司法厅不断丰富法治乌兰牧骑的内涵,全国首创的4K智能机顶盒公共法律服务终端开通法治乌兰牧骑板块,农牧民在家中轻点电视遥控器就可以看到优秀的法治节目,还可以通过视频与自治区优秀律师进行交流,轻松咨询法律问题,开展矛盾纠纷调解。
年5月6日上午10时,全国首部法治乌兰牧骑系列普法动漫剧《小司来了》在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法治专线》栏目播出第20集。《小司来了》塑造了以“小司”为主角的蒙古族家庭,通过用生动活泼、幽默轻松的艺术形式,以案说法,讲述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故事,将国家大*方针*策与百姓的法律需求相结合,让广大基层群众在愉悦中接受普法教育。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统计数据显示,《小司来了》收视率位列内蒙古电视栏目收视率第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小司”和穿蓝蒙古袍的“叔叔”一起,结合各地发生的违法违规案例、群众急需了解的涉疫法律法规开展以案说法。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委委员覃剑峰告诉记者,大量法治动漫、H5、微视频等法治宣传产品,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与疫情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大群众和网民的普遍点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针对民法典特点制作的宣传短片50余部,发挥了以案释法的作用,扎实推动民法典进牧区、进草原、进边疆。
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宣传金色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的“点睛之笔”。数据显示,“七五”普法期间,内蒙古实施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各地共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场,举办骨干培训班余次,培训骨干9万多人次。建立领导干部网络在线学法平台,参学单位1.7万个,参学人员71万余人,每年参考率均达到90%以上。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个,全部实现了法治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聘请法治副校长的中小学校达95%以上。建成法治文化广场个,法治文化长廊个,法治图书阅览站个,普法学法大讲堂个。全区共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法下乡”活动余场次,余万人次农牧民从中受益。
文章来源丨法治日报
记者
史万森
编辑丨徐千惠郭奥
司法部出品
欢迎投稿到邮箱sfblwt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