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旅行呼伦贝尔的秋
TUhjnbcbe - 2021/1/17 22:15:00
福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224/4315789.html

小妇人呼伦贝尔行

年龄:1岁10个月

时间:5天

交通:租车

线路:海拉尔-莫日格勒河-额尔古纳湿地-恩和-室韦-莫尔道嘎-*岛-得耳布尔-敖鲁古雅-根河

一、从海拉尔出发

每个孩子都是自然之子。儿童与大自然之间有着纯然的亲密无间,有时候,只是成年人虚妄地切断了这份亲密。

大自然与大社会一样,都是孩子们的活教材。始终笃信孩子们应该从小多看看辽阔大气的自然景观,大山大海大草原大森林,为即将展开的人生画卷打上一层豁达的底色。观察那些在海滩上、森林里奔跑玩耍的孩童,你会发现在天高地阔的气场下,根本没有所谓“熊孩子”,个个舒展自在、专注快乐。幼儿教育里经常讲一个词,叫playtherapy,或许游戏,尤其是自然环境下的游戏真的是有疗愈功能的。

年国庆假期,我们全家决定去看北国的秋。通常意义上,呼伦贝尔这片全中国最配得上“水草丰美”称号的草原,旅游旺季一定是盛夏,我们选择了游客稀少的9月下旬,深秋的草原略显凋敝,但因此也避开了人潮汹涌,辽阔才有了更纯粹的涵义。另外,我们其实不仅仅冲着草原而来,呼伦贝尔在8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之外,还有1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它们是大兴安岭的腹地,森林深处有一个人口不足人的部落,因为骑着驯鹿狩猎而被誉为“使鹿鄂温克”,我很喜欢顾桃导演的纪录片《敖鲁古雅》,以及女作家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曾被这支来自西伯利亚的使鹿鄂温克部落深深感动过,这也是我想来呼伦贝尔的一个重要理由。

第一站,我们从北京飞往海拉尔。国航飞海拉尔的航班特别早,伴着朝霞,我们的旅行也在天地混沌间开始了。迎接小妇人的,是持续每天数百公里公路行驶的挑战,这算是她人生的又一个第一次。

地处草原中心的重工业城市海拉尔,任凭露天煤矿在城市四周吐出滚滚浓烟,蓝天依然纯净。从海拉尔市区驱车三十多公里,就可以到达以金帐汗为代表的草原蒙古包群。9月下旬天气已凉,游客稀少,无法提供蒙古包住宿了,甚至连午餐都显得潦草。我当时正在食素(年初我爸做了一场大手术,我发愿食素一整年,所以在呼伦贝尔没吃羊肉,在斯里兰卡也没吃海鲜)。听说我吃素,老板娘像看外星人似的白了我一眼:“那我给你煮个面条得了,二十!”是的,虽然这里的旅游产业已扶摇直上,但配套发展和服务水平确实相对原始。

午餐过后继续一路向北,比起蒙古包群,我更钟意这里被老舍誉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呼伦贝尔的河流很美,它们在原始森林里是奔腾的,到了草原,又蜿蜒着如蒙古长调一般宁静悠远,当地人很形象地把河流叫作“蛇曲”。

一路向北,抵达额尔古纳,这个呼伦贝尔最特殊的过渡地带,孕育出了草原-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造化太奇妙,三种生态系统的过渡一目了然,如同上帝之手画出的一条条线。

与草原告别,就是额尔古纳湿地,登高远望,河流、灌木、草甸、沼泽......大兴安岭的“岭”不是高耸峻峭的,越过层层林莽,山岭如海浪般温柔起伏。这一路人迹罕至,耳畔只有风的声音。小妇人在此般情境里撒了欢,奔跑跳跃。离开了大都市,孩子们就变成了纵情天地间的精灵。

告别了额尔古纳湿地继续北上,是一片不容错过的白桦林景区,绵延7万公顷,无他,唯有纯粹的白桦,枝干颀长,枝叶扶疏,一地落英缤纷的金*。呼伦贝尔的风光不能以秀美界定,在无限的视野里,一切的景象都如此纯粹简单,却又直戳内心。

虽然早晨5点钟就被拎起来赶飞机了,但小妇人一路都很兴奋,看到路旁草原上放牧的羊群牛群就大叫“下车”然后“闻牛起舞”,看到白桦林就疯扑过去挥洒落叶。于是我们第一天就这么停停走走二百六十多公里,呼伦贝尔的美,原本就在路上。

1岁多的年纪,我从未在乎过她是否会“记住”这些旅行。但我想,在这个人类已经被高度文明化略显病态的时代里,童年和白云草地蓝天小动物建立起的联系,才是终身受用不尽的生命暖色。

当晚我们抵达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夜宿恩和。未完待续,下回分解。

二:恩和俄罗斯民族乡

不早不晚,刚好在太阳落山之前抵达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我不确定“恩和”的名字是源自俄语还是蒙语,但这个汉语译名很传神,就像它的气质一样,祥和美好。

恩和乡的规模很小,看起来就像一个安静的小村庄,四面环山,一条芳草萋萋的小河在村北缓缓流淌,放眼望去九成的建筑是俄式木刻楞,伴着白桦点点,如一幅静谧的俄罗斯油画。攀上小山坡欣赏日落,身旁牧童牵着马儿归家,远处炊烟袅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过如此。

二百年前,来远东淘金的俄国人与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闯关东”者在此相遇联姻,二百多年过去了,金发碧眼的血统早已淡化,但俄罗斯式的生活习俗依旧传承:东正教堂、木刻楞屋子、列巴蓝莓酱配牛奶的早餐......它们都在静静诉说着长辈们跌宕传奇的爱情。

在恩和不容错过的住宿体验,当然是木刻楞,这种用松木做的房子,木头和木头之间只用苔藓填充,不借助任何钉子也坚固无比。额尔古纳旅游局对恩和的民宿进行了统一管理,全乡住宿价格差别不大,只要看到木刻楞门口挂着“乡村游”牌子的,都是管理范围内的。

我们入住的这家叫“瓦西里之家”。男主人是退休的老乡长,他的爷爷是河北人,俄文名叫瓦西里,娶了他的奶奶,俄罗斯姑娘。

我们用餐的餐厅,就是房东自家的客厅,屋里俄罗斯风情的陈设很值得端详:雕花木头椅子、小碎花搪瓷茶壶、东正教的宗教挂饰,当然,还有写满故事的老照片,那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跌宕传奇的爱情。有趣的是,他们家里的照片墙上还有普京,他们崇拜普京,因为“普京是白俄的后代,让俄国有了好日子”。

恩和民宿的早餐标配:俄式的列巴(面包)、蓝莓酱、牛奶,搭配中式的豆腐乳、小咸菜。所谓民族融合,饮食大概是最好的呈现。

恩和民宿的晚餐更为隆重些:白菜炖豆腐,炒野生蘑菇,苏泊汤(俄式红菜汤的东北演绎),还有从哈乌鲁河里现捕的小江鱼。

与恩和比邻的另一个俄罗斯民族乡,叫室韦,它比恩和开发的更早,规模稍大,商业气氛更浓,一般旅行者住宿二选一即可,我们选择了更宁静的恩和。第二天驱车逛了室韦。室韦是个口岸,见下图,一江之隔就是俄罗斯的广袤大地。可真是广袤,无垠,也无人,若是“犯了事儿”想从这儿跑路,没匹马都不成啊。

另外说明一下,室韦只是过货口岸,不对有签证的旅行者开放。

三: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

从恩和出发,途经室韦口岸,瞥一眼广袤无垠的俄罗斯,继续一路向北。驶向大兴安岭的腹地,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

莫尔道嘎是一座大兴安岭中的小镇,森林公园的名声远大过镇子本身。但进入苍茫的森林公园之前,值得在这个偏安一隅的小镇上吃口热乎饭。我们选择了这家颇有人气的,姐妹酒家。

菜品当然是典型的东北炖。当年“东三盟”曾隶属于“东三省”,呼伦贝尔的“东北”气质因此是杠杠的。这一路最不容错过的美味是林区的野生蘑菇,我始终觉得东北林区的蘑菇在美食界是被低估的珍宝。

小镇的民风爽朗淳朴,不过是在餐厅吃个午饭的工夫,孩子们就玩作一团。

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目前国内已开放的参观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这座只能驾车驶入的公园,究竟有多大我也不知道,据说相当于6个香港或9个新加坡。这一天车程又将尽公里,多半没有手机信号,唯有林海松风,有一种无人区的畅快淋漓。

莫尔道嘎保留了中国最后一片寒温带针叶原始林,公园就是一条单行土路,所有的景点都一路到底。落叶松、马尾松、樟子松、白桦......深秋的大兴安岭正在上演着叠翠流金的秋色童话,大兴安岭的美,在于辽阔,在于纯粹。

莫尔道嘎的宣传口号是“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听起来太不自信了。如果来过这里,你就会明白莫尔道嘎的美根本不需要借助西双版纳的盛名来造势。

在当地*府的“不懈努力”之下,年,鄂温克族的传奇人物玛丽亚索终于被请过来这里定居了。玛丽亚索是使鹿鄂温克部落从狩猎走向定居的最后一任部落酋长,是整个族群的精神领袖,也是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主人公原型。如今,百岁的老太太成为莫尔道嘎的一张旅游名片,据说可以出钱与老人合影、请翻译配合着聊天......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姑且留给老人一份安静吧。

继续北行60公里,我们抵达了*岛。对于摄影爱好者,*岛的魅力在于激流河呈S形环绕双岛的遒劲之美。而对于历史爱好者,*岛就是蒙古人“苍狼*”典故的发源地。蒙古族相信他们是苍狼与*的子孙,按照今天的史学观点,苍狼和*应该是两个远古部落的图腾。狼性凶猛团结,鹿性坚韧驰骋,带着对这两种生灵的崇拜,蒙古人从森林走向草原,实现了一个帝国崛起的大梦。

夜宿*岛,我们住在岛上唯一的“酒店”,也就是当地*府招待所:*岛度假村。人迹罕至的小岛,林海松风,繁星朗月,如果你是中国联通用户,在此遗世独立不是梦想。整个酒店只有柴油泵发电,随时断电,我们也像古人一样作息,一夜好眠。

第二天一早,为了让小妇人睡安稳一些,我们放弃了拍摄*岛的经典日出。感谢上苍另有恩赐,早晨下起小雨,我们离岛时看到了雾气缭绕的*岛,更有一番仙境韵味。昨天曾以为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足以将大兴安岭的秋之美推向高潮,今天才发现,*岛驶往根河的公路绝不逊色,一路时晴时雨,亦真亦幻。

四:敖鲁古雅使鹿部落

从莫尔道嘎驶往根河的途中,晴雨交加,饥寒交迫,在一个名叫得耳布尔的小镇停车午餐。在这里,我吃到了迄今吃过的最美味的小鸡炖蘑菇——柴火灶、大铁锅、小笨鸡,配上在林子里采的野蘑菇,再蒸上一屉花卷,如此平凡又如此温暖治愈。

餐厅老板娘是个典型的东北女人,艳丽豪爽。临别,她又叮咛我给孩子灌一壶热水。有些人只有一面之缘,可他们也是缘浅的贵人。继续上路。

抵达根河,直奔敖鲁古雅乡。太喜欢顾桃导演的纪录片《敖鲁古雅》,以及女作家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为这支来自西伯利亚的使鹿鄂温克部落深深感动过。

“鄂温克”的意思,就是住在大山里的人,使鹿鄂温克与驯鹿相伴,靠打猎为生。但3年之后,*府收缴了鄂温克人的猎枪,鼓励他们定居,为他们盖起来舒适而现代的新“别墅”,不到人的族群,正在略带不适地“适应”着充满诱惑的新生活。当狩猎文化走到尽头,传统在现代文明面前最后的挣扎,在敖鲁古雅真实地上演着。又或许,这个被物欲扭曲的时代里,逐渐消亡的不仅仅是狩猎文化,无家可归的不仅仅是鄂温克民族。

虽已物是人非,但这仍是此行小妇人最high的一个“景点”,因为可以亲密接触驯鹿。我想,驯鹿是精灵,孩童也是。

当晚入住根河林业局招待所,这是我们此行最“豪华”的住所了,因为,被誉为“中国冷极”的根河(是的,中国最冷的地方不是漠河,是根河),9月下旬就来暖气了。

旅途步入尾声,这是1岁10个月的小妇人迄今经历的最“艰苦”的行程,但其实孩子对物质条件的要求并不像成人所想。没有暖气空调的乡村木房子、柴油泵发电随时停电的小岛度假村,还有一路伴随的牛、马、羊,这些带给她的兴奋甚至超过五星级酒店。

为人父母的我们,能教给孩子的,不过是一点点所谓生活经验,而他们教给我们的,却是“活在当下”、“明心见性”的智慧。

总是在旅途中觉察到自己的不完整,也总是在旅途中感知自己的日渐完整。或许完整的自己,其实散落在世界各地,我们每去一个地方,就一片一片地捡拾、拼起。所以,继续一起走吧。

TheEnd~

谁是岂有此女?

六岁女孩的妈妈。曾做过pizza店服务生、没天分的植物学硕士、三流的大学教员、开小差的编辑、野路子的书店掌柜、拖延症的专栏作者、蹩脚的童书翻译......读书、行路、看风景,敬天、爱人、过日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旅行呼伦贝尔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