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那·斯木吉德|巴·斯日吉玛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里亚特式搏克是蒙古族独特的搏克之一。有学者认为,蒙古搏克是在一代又一代蒙古人生存环境、生产生活以及诸如战争、角力及娱乐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此,人们几无争议。
蒙古搏克选手不仅需要有强悍的体魄,而且还需要有勇猛的拼搏精神、机敏的反应能力和高超的对决技巧,这样才能够像雄鹰展翅、凤凰起舞般跳跃进场,像雄狮捕食般迅猛扑向对方决一雌雄,像大象移步般岿然挺立,战胜对方。
蒙古族历来敬仰和爱戴赛场扬威的搏克选手,将他们视为家乡、部落乃至整个民族的骄傲,引以为豪。
作为蒙古族一个分支的布里亚特人也有其独特的搏克文化,即布里亚特式搏克,为蒙古搏克之一种。
布里亚特式搏克,比赛时不穿搏克衣,须裸露上半身,不穿搏克靴,须光脚且将裤腿挽至裤裆处,并用腰带绕过大腿跟部,系上于腰间(谓呼啸噶)。这种赤裸上身和光脚丫摔跤方式,就叫做布里亚特式搏克。
布里亚特式搏克不穿蒙古搏克之搏克服,也不穿喀尔喀搏克之稍道克,不带锡林郭勒搏克至章嘎,也没有巴尔虎搏克之托利亚,只须光着上身、裤腿挽至裤裆处,并用腰带将裆部兜起即可。所以,布里亚特式搏克的装束既原始又简略。早期的人类,曾无衣可穿,只用简单的斗篷遮挡风雨。布里亚特式搏克,只用腰带兜住裆部的习俗,其余皆裸露,具有早期人类刚刚学会遮挡羞部时的文化特征。由此可以认为,布里亚特式搏克产生于古代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一种极为古老的蒙古搏克种类。
这种说法,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布里亚特式搏克举行赛事的时候,不是以个体参赛,而是以某个部族或群体为单位参赛。譬如以同一村落、同一家族为单位,进行对垒,以决出胜负。其中明显保留着远古时期不同部族间相互对峙,进行征战或角力的痕迹。
根据布里亚特口述史提供的信息,布里亚特蒙古人一向英勇善战,性格直扑、爽快而耿直,自古以来逐水草而游牧,与家眷和牲畜一起迁徙一起征战,最后来到中亚地区驻牧。如果说他们那种以部族或群体对垒的习俗源于部族战争,那么他们那种裸露上身参赛的习俗则有可能是源于非战争状态下的友好竞技传统。直到现在,布里亚特男人与人相见时,须把挂于腰间的蒙古刀卸下来,以示友好、无恶意。这就是布里亚特人为什么在参加搏克比赛时要脱掉衣服,徒手相对的缘由。
无论如何,布里亚特式搏克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古老习俗。从中不难看出,布里亚特式搏克的起源很早,甚或可以大胆推测,将布里亚特式搏克看做是一种完整保留古老原始形态的竞技项目。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姓氏里有布日古德(鹰)为姓者,博教唱词中也有塔斯(鵟)出现。鵟也是鹰的一种。布里亚特人非常珍视鹰,把它看作是力量的象征。布里亚特民间文学里也有许多鹰的传说。总之,谦卑而注重心力的布里亚特搏克手,喜欢模仿翱翔苍穹的雄鹰那平缓而有力的振翅雄姿,以权作出场的动作。
布里亚特式搏克的比赛办法有三种形式。
一,淘汰式:淘汰式,是指只有胜者参加下一轮比赛,而在本轮比赛中被摔倒的搏克,不得参加下一轮比赛。
二,循环式:循环式,是指每一位参赛选手都要跟所有参赛选手比赛一遍,以获胜次数多者为冠*。
三,对抗式:对抗式,是指两个以上团队以群体对垒,各团队参赛人数必须相等,哪方胜者人数最多即为优胜者。
布里亚特式搏克,因为裸身并赤脚,只能抓住对方挽至裆部的裤腿角力。所以,要有超人的计谋和娴熟的技巧,动作务必快速敏捷。
其基本技巧如下:
抽脚搬倒法;呼兀力法;二次搂底法;用后背背过掀翻法;膝盖顶起法;用肩膀背过法;哈尔察盖法;逼迫直立法;驼掌法;扽扯法;打拨脚法;抽脚法;横位掀翻法;从胯侧背过法;使挠钩法;从大腿后部垫脚法;从后背兜起法;里钩子法;铲法;……
布里亚特式搏克,通常在同乡或部族之间相互邀约,进行比赛。此外,举行地方性的节庆、祭敖包、寺庙开光等活动时,也会举办搏克比赛。据长者讲,从前有位姓陶格杜尔华赛、名达瓦尼玛的年轻人,为一户巴彦家当佣人。有一天,那位巴彦对给他干活儿的一帮布里亚特小伙子说:“谁来跟我摔跤?如果谁能摔倒我,我就给他放七天假!”一帮年轻人便起哄,说:“达瓦尼玛,上!达瓦尼玛,上!”
达瓦尼玛是个小个子,但经不起众人起哄,只好硬着头皮上。那位巴彦自恃人高马大,根本不把达瓦尼玛放在眼里。可是刚一交手,就被达瓦尼玛摔倒了,甚至没弄明白自己是怎么倒的,对方是使什么法子把他摔倒的。
由此可以看出,布里亚特式搏克的技巧,具有迅猛、敏捷而神秘等特点,是一项将力量与智慧完美结合的竞技项目。
布里亚特式搏克的生存现状:布里亚特式搏克的比赛活动曾中止多年,现在面临失传和泯灭的危险。虽然锡尼河布里亚特人曾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返回故地呼伦贝以后,也举行过传统的布里亚特式搏克赛事,但受到当地的巴尔虎搏克文化的影响,逐渐以巴尔虎式搏克比赛所取代。那时,毗邻的巴尔虎、厄鲁特蒙古人和清朝海拉尔安本的搏克,都穿著搏克衣参加比赛,所以布里亚特人为了参与当地的搏克赛事,也穿搏克衣参赛。而只在锡尼河布里亚特人很小的范围内才进行布里亚特式搏克比赛,并于年左右举办最后一次赛事便中止。
其后直到年,乡绅朝克图·扎木苏老人在锡尼河西苏木好力宝嘎查组织举办了中止四十年后的第一场布里亚特搏克赛事,当时有巴嘎道尔吉、吉格吉德·达喜、扎达巴·吉雅图等长者及部分年轻人参加比赛。后来于年春天,又在呼伦贝尔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那木南道尔吉·斯木吉德的倡议下,当时的锡尼河镇举办了一次尽管参加人数不多但设有奖品的布里亚特式搏克比赛。
从此,在当地的屡次那达慕会上,均举办布里亚特式搏克比赛,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并接受了布里亚特式搏克,布里亚特式搏克最终得到振兴和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点击
战斗种族蒙古最強摔跤柔道相扑集锦
道力玛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自由式摔跤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